(1)雕塑的影像。
雕塑的影像,是在最远的距离和有效视觉范围内,雕塑所表现的整体形态,类似于剪影效果。
(2)雕塑影像的选择。
雕塑的创作与设计过程中,对形式的推敲当中,对影像的处理是首当其冲的,第一,形体之间的造型变化与相互关系当中,必须考虑不要破坏整体影像,第二,造型组合与变化当中要考虑最后的影响效果达到烘托主体与主题的作用。
(3)雕塑影像的作用。
影像是人物雕塑雕塑的第一感觉,直接影响到接受者对雕塑的视觉感知,尤其是大型雕塑,影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接受者是否愿意继续欣赏,影象是雕塑的势,是雕塑最简约的形态,是衡量雕塑艺术效果的第一把界尺。
雕塑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东西方都产生了无数不朽的名作,长久以来,用具像手法创作的样式占据了历史的主要篇章,成就了古希腊,古罗马等多个时期雕塑艺术的辉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大师米开城市雕塑朗基罗更是将其推向极致,使后世的雕塑家不得不改弦易辙,挖空心思去另辟蹊径,甚至米氏晚年也致力于雕塑语言的种种新探试,巴洛克时期的雕塑家贝尼尼细腻逼真地塑造物象,同时也追求整体布局的动态化和不稳定性,强调雕塑与建筑,绘画,灯光以及材料的综合运用,在尊重物象的基础之上,十九世纪的法国雕塑家罗丹强化激情引发,使手迹,刀痕,光影等充满材料特性与人性特征的形式语言益于整个雕塑广场雕塑形体,面对前人闪烁的艺术光芒,随着材料产业的发展,加工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物象认识的深入,形体准确再也不是高不可及的了。
设计在雕塑创作中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1.题材选择。
设计促使创作反映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雕塑家更加重视人的价值,注重雕塑作品的实际放置环境,根据具体功能选择而作,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面的人们,适应不断变更的多方面要求。
2.创作处理。
景观雕塑设计的目标在于形成作品独特性和艺术家个性化,促使雕塑家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汲取养分,如:雕塑自身之间线刻,浮雕,透雕与圆雕的综合运用,雕塑与现代构成,色彩的结合以及声,光,电,风力,水体的采纳等,使得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在作品中得以运用,如:巧用形色材,逆视觉形体,象征隐喻,变形共型,夸张省略,分解打散,渐变重复,易位组合等等。
3.功能应用。
园林雕塑设计使雕塑功能更为多样化,促使雕塑家既追求艺术表述,也照应客体要求,依据行业特点及应用性质,区别采纳表现方式,避免小型室内雕塑室外放大化以及纪念性雕塑与标志性雕塑错用等现象出现。
4.评价定位。
作者有无“想法”,作品有无“闪光点”,设计成为品评作品价值和作者地位的又一标准,使作品避免公式化,概念化而趋向合理,设计的高明与独特之处无疑为艺术品评带来新的审视点,也为雕塑教学提供新的内容。